繼銀行卡類支付、網絡支付后,手機支付儼然成為新寵。南京叉車提醒您手機支付帶來了更多的便捷,但也要注意面臨更多的安全風險。
4月2日傍晚18時許,一名男子急沖沖地跑進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新街派出所接警大廳。男子聲稱自己剛剛通過手機支付,將銀行卡里的40萬元誤轉給了陌生人應某。
通過詢問,民警得知男子名叫黃某,蕭山人,32歲,做苗木生意。40萬是他原本想打給客戶的生意款項,卻在手機銀行操作的時候“手滑了一下”,誤點了緊挨著的一個賬戶號碼,將錢轉給了以前做過一次小生意的應某。
“還是幾年前的事,當時留了她的賬號,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現在完全記不得了。”
黃某稱,和自己做生意的人員基本都在蕭山,并提供了能夠回憶起的關于應某的全部信息。民警通過一番查詢,終發現蕭山籍的應女士較為吻合。
但因黃某已記不得對方相貌,無法通過照片辨認,民警只好先通過查詢到的應女士電話進行聯系。
一開始,應女士的電話一直打不通,民警又輾轉聯系上應女士的女兒小蔣。
“你好,我們是新街派出所的民警,有人錯將40萬打到你母親賬戶上,我們需要跟她聯系。”
“我怎么相信你們的話,搞不好你們就是電信詐騙犯,這種冒充公安的手段我聽得多了!”
電話那頭,警惕性超強的小蔣一度把民警當成了電信詐騙犯,問民警如何知道她家號碼的,還問民警警號。
一番“拷問”下,民警一一解釋,可還是無法打消對方疑慮,后,小蔣表示會親自和母親確認并直接掛斷了電話。民警再打過去就拒接了。